首问首答!石首这4个相关部门谈整改!

01

本期问题

为什么“工业兴市”提了这么多年,工业经济体量仍然不大、结构仍然不优,工业经济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力仍然不足?



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问题剖析:

一是工业发展认识不足。少数部门对“工业兴市”认识不深,相关部门联动合力不够,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受限,且近几年总体招商项目质量不高,没有优质的、大的项目支撑,经济总量难以突破。

二是企业帮扶力度不够。重招商轻管理,项目落地比例不高,企业因经营环境问题,退规企业较多,对稳企保发展的措施不够。

三是产业集聚度偏低。“1+2+1”产业发展规划未编制,企业交流平台未建立,企业各自为战,未能抱团发展,招商侧重点也未按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方向发展。

四是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思想固化,重短期利益,缺乏工匠精神;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水平、规模、发展速度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等。

五是企业质量档次不高。在我市规模企业中,59%的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全市目前只有22家高新技术企业,仅占荆州市的6.11%。

六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生产要素保障不够,难以支撑大项目落地。行政审批程序复杂,中介机构服务意识不强。全市营造“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氛围不浓,督办考核机制不严。

整改措施:

面对困难和挑战,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将始终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理念不动摇,坚持以工业崛起为使命。

一是聚焦产业强赋能。深入对接全省“51020”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主动融入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1+2+1”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链长制”,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产业升级。

二是聚焦企业育主体。抓实工业技改、工业投资、中小企业稳规进规、“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等工作,做大做强现有企业。

三是聚焦创新增动能。全力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聚焦服务提能力。做实“百名干部进百企”服务工作、完善企业家培训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家协会,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市经济开发区

问题剖析:

一是政治站位模糊弱化。政治站位不够,对各类改革、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学习不深入,一知半解。

二是思想观念陈旧僵化。对先进理念和做法理解不够,对发展创新措施不够,思路不开阔。

三是标准质量应付矮化。对工作缺乏“钉钉子”精神和一抓到底的劲头,主动谋事意识不够。

四是服务意识被动淡化。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企业服务不精细、支持不具体。

整改措施:

(一)思想破冰的核心是“新”,在于破除“坐井观天”的狭隘意识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工业兴市”这个核心根本,对标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工作方法、目标任务、体制机制、发展思路等方面深入思索,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效的举措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

(二)思想破冰的重点是“破”,在于破除“坐观其变”的消极心态

我们要对自身存在的政治站位模糊弱化、思想观念陈旧僵化、责任担当推卸软化、标准质量应付矮化、进取精神疲沓钝化、服务意识被动淡化、工作作风漂浮虚化等问题认真查摆检视,确保逐一整改、逐一销号,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三)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关键是“干”,在于破除“坐而论道”的虚功陋习

一是做优发展平台。发挥金开投功能广辟财源,加快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实施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精简高效的工作模式。

二是打造最好营商环境。营造清亲政商关系,切实解决企业落地运行当中各种问题。加大帮办力度,优化政务环境,减少行政审批。探索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当好“金牌店小二”。

三是盘活闲置低效土地。通过腾笼换鸟、有序退出,依法收回等方式,统筹开发利用好闲置低效土地,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切实推行亩产论英雄。

四是培育培强目标企业。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带动性强,发挥效益明显的企业尽快显山露水。对基础性、牵引性大的项目,加大政策倾斜,补齐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深化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工程,推动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五是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双创中心作用,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深度融合,建设更多院士专家工作站,加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市金融领导小组办公室

问题剖析:

(一)银企对接不够流畅。银企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没有及时反映到金融机构,企业也没有很好地对各个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和金融产品进行深入了解和主动适应;金融机构在长期的内控管理和程序规范工作中,形成了严格的程序和标准,这些程序和标准主要是防范资金风险,同大多数企业需求的快速、灵便、金额不大的特征不相适应;部分企业不理解过多的程序、手续和多级管理审批;金融机构风险与个人挂钩,缺乏良好的风险容忍度机制。同时,银行审慎的经营要求与企业需求形成了矛盾,导致了银企对接不畅通。

(二)企业自身缺乏信贷条件。很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在信贷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体制不健全,市场适应能力不强,致使企业与银行无法对接;部分企业产能相对落后,盈利能力差。

(三)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不够。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下行,实体经济风险加重的情况下,银行规避自身责任风险的意识较强,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创新不够。

(四)金融机构信贷环境有待优化。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按时偿还银行贷款难,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难,金融司法环境有待提高,金融债权落实难待方面。

整改措施:(一)加强对银行的考核。严格执行《财政资金存款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考核暂行办法》(石政办函〔2021〕11号),对地方发展贡献度大的给予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对金融机构实行综合性评比,并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其上级行。

(二)持续组织银企对接。每2个月进行一次银企对接,对我市辖内的工业企业从城区到乡镇,进行再组织、再摸底、再排查。

(三)加大信用培植力度。针对我市不同成长期的工业企业,区别对待培植方式,逐步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合作,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优化企业信用等级,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四)加强资本市场培育。着力引荐有实力的券商加大对辖内优质企业上市工作的宣传和培训。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问题剖析:

一是劳动用工结构变化。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调整,劳动用工结构也随之转变。熟练技能操作工已逐渐成为企业招聘的主要需求对象,这直接导致了低技能人员无法适应企业新的用工需求,也就出现了企业想要的人招不到,劳动者想去的企业进不了;

二是新生代务工人员就业观念的转变。经济发达地区优厚的待遇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年轻务工人员具备较强吸引力,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务工人员外流;

三是本地人力资源配置和储备机制缺失,受“唯读大学是出路”、“轻职业教育”观念影响,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后备专业技能人才储备量严重不足;

四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无法提供城乡均等的就业服务,导致供需信息发布渠道不畅。

整改措施:一是落实“三员三到”(“三员”即人社政策宣传的宣讲员、企业服务需求的调查员,人社政策落实的工作员,“三到”即定期报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制度,安排99名人社干部职工与企业点对点服务,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加大招聘力度,缓解企业用工难。

二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就业能力。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采用企业+学校的个性化订单培训模式,开展新型学徒制教育、岗前培训、以工代训等,根据企业所需人才,开展个性化短期技能提升培训,将人力资本投入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以石首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的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发挥职业培训机构在技能人才培训中“蓄水池”的作用。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搭建就业平台。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以石首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为基础,社区(行政村)为连接点的人社信息网络,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城乡全覆盖,为全市城乡劳动者就近就地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