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一起感受石首的“科技范”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2021年,石首市成功入选全国72个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市、区)之一。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按照“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全面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以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培育等方面为抓手,高位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全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示范样板。

狠抓产业发展 促进提质增效

油菜“一菜两用”,菜苔、菜籽双高产。眼下,正是这种新油菜播种的时候。一大早,袁家荡村村民赵自林就找到农技人员购买种子。“卖菜薹还能打菜籽,解决冬季农田闲置问题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份收入。”赵自林说。

近年来,依托长江大学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撑,久合垸乡因地制宜发展油菜“一菜两用”,深受农民青睐。“一菜两用”油菜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是石首市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的缩影。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石首市的粮食、棉花、油料、水产等农产品被列入全国优势产区,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特色果蔬、生猪、畜禽、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市已建成部级蔬菜标准园3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水产养殖长吻鮠、四大家鱼养殖基地2个,鸭蛙稻及油菜“一菜两用”被评为全省“十大”技术之一。据统计,三年来,石首市已新建种养、蔬菜等农业产业标准化基地15个,全市形成了60万亩优质稻米、35万亩虾稻连作、26万亩优质油菜、15万亩精品果蔬、11万亩增殖渔业的农业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发展有新型农业市场主体179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5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

坚持集成创新深化科技赋能

“无人机搭载光谱飞行仪,飞过农田上空,病虫害情况、杂草分布、土壤肥力等数据一目了然。”石首东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威说。

近年来,石首市与长江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的同时,广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耕、种、防、收、处”的全托管保姆式一条龙服务。

为发挥长江大学智力和技术优势,石首市不断深化县校融合发展,围绕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全市形成了13个“先进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与定向攻关”项目,通过组织专家揭榜、定向服务,农业科技含金量得到全面提升。

同时,石首市各地各部门主动对接院士专家团队,推进油稻连作、油菜花海、油菜“一菜两用”等高效模式综合示范。如:以合方鲫2号的种业为龙头,带动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荷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湖北洪山实验室技术支撑,在星光村基地实施转化最新科研项目成果“双水双绿稻鸭虾”模式等。

据统计,目前,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所科技力量,石首市已推广主导新品种30多个,推广实用技术21项。

多方合作共建高位高效推进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先行县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清单,长江大学则将先行县工作纳入教授工作绩效考核任务,校地双方共同发力、持续推进。

为做优先行县工作平台,石首市筹资近2000万元,在市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基础上建设成立长江大学石首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努力实现农业生产与需求、专家与主体、平台与团队的有效衔接。

石首市与长江大学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对先行县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安排、定期会商、考核督办。全市整合农业科教、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2.1亿元,保障先行县示范基地建设及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投入。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围绕建设先行县工作任务,石首市在四生水稻、天字号瓜蔬、丰沃农业、群兴缘等基地成立4个专家工作站,建立“双水双绿”、设施葡萄等14个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三峡大学、长江大学选派科技副市长到石首挂职,选派专家教授团队,对接我市45个市场主体开展科技服务。

据统计,三年来,石首市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农业方面的双一流、硕士研究生30余人,在外创业能人、专家学者及高校毕业生等人才资源返乡创业75人,引进和培养农业人才2000余名,培养产业带头人345人,行业领军人才128人,培养高素质农民30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3.2万余户。(记者:车荣华;编辑:袁俊峰;责编:段植兰;审核:后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