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石首市资规局获悉,该市山水项目8个子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额6.7亿元,超额完成既定的绩效目标,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7853.49公顷,河道岸堤修复长度161.49公里。
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石首市山水项目总投资6.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4.9亿元,包含8个子项目,分别由市资规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和湖泊局、农业农村局、农投公司5家单位负责实施。
其中,第一、二个子项目由市资规局负责实施,分别为长江石首段生态防护林(带)建设项目和天鹅洲长江故道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其主要建设内容分别为营造60086亩生态防护林;对天鹅洲长江故道实施生态护岸、滩涂湿地修复、水系连通、道路重建。
第三、四、五个子项目由荆州市生态环境局石首分局负责实施,分别为民建渠(红星渠至东方渠)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上津湖小流域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藕池河康家岗国控断面水质净化及水系连通工程。上述三个子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分别为实施红星渠和东方渠截污清淤、东方渠和民建渠东升段水生植物恢复、民建渠西段及其支渠截污清淤;在上津湖流域实施河湖缓冲带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污水处理和湖泊生物多样性恢复;在藕池河国控断面及周边汇入支渠(前进渠、跃进渠、幸福渠)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植物恢复。
第六个子项目为农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实施,建设内容是采用“鸭-蛙-稻”绿色循环种养模式,建设3万亩农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示范区。
第七个子项目是市农投公司负责实施的桃花山镇连片湖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设内容是对八大湖泊(白洋湖、杨叶湖、宋湖、三菱湖、大叉湖、中湖、湘尤湖、牛角湖)实施湖泊生态空间恢复、湖滨生态缓冲带植物恢复、水生动物群落恢复、水环境治理等。
第八个子项目是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实施的荆南片区水系连通和生态修复(调弦河-牛角湖)关键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对调弦河-牛角湖段实施水系连通、岸堤修复和水生植物恢复。
据了解,自2022年山水项目实施以来,石首市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要素,实行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市山水办专班负责人肖浩介绍,通过山水项目实施,有效改善了石首市生态环境质量,江河湖渠水环境下降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逐渐增强,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农田绿色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沿江防护林森林质量稳步提升。
如:上津湖区域在项目实施后,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呈下降趋势,水域整体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明显增加。天鹅洲长江故道总磷和COD均有下降,滩涂湿地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黑鹳、东方白鹳、白枕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此越冬,并首次监测到卷羽鹈鹕、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在项目区出现。天鹅洲麋鹿和江豚种群大小分别以每年15%和10%左右的速率持续增长。
此外,石首市还创新推广5万亩鸭蛙香稻,修复了农田生态岛、生态长廊及生物链,使农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5%,工业化肥使用量减少超46%,杂草和病虫害显著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90%,池塘沟渠污染物明显降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升7%。石首市农田生态系统修复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山水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天鹅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案例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学术会议上进行宣传展示。(记者:车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