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 小葡萄“串”起大产业




初秋,行走在马家垸村笔直的村道上,绿树成荫、草青花红、农舍整洁、蔬果飘香,整洁优美的村容村貌让这里恬淡安静、怡然自得。“阳光玫瑰”葡萄园里,油亮圆润如同玛瑙一般的葡萄缀满藤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玫瑰清香,让人垂涎欲滴。游客们穿梭在园中采摘葡萄,体验采摘的乐趣、丰收的喜悦。

地处藕池河畔的石首市高基庙镇马家垸村,历来交通不便,一度经济相对滞后,群众生活并不富裕。近年来,马家垸村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靠着一串小葡萄成功逆袭。如今,这里道路通了,村庄靓了,群众富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示范村,被誉为“南方的小吐鲁番”。其发展变化的秘诀是什么?

决策共谋汇民智。9月1日,一大早,马家垸的葡萄交易市场,一箱箱打包好的阳光玫瑰葡萄“整装待发”。村党支部书记吴兆勇和党员代表、种植大户们围坐在一起,征求大家对葡萄院士专家工作站、葡萄技术课堂、葡萄展览馆的意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议多吸纳一些土专家进来!”“葡萄技术课堂能不能让咱们的种植大户也上去讲一讲?”“葡萄展览馆建设要利用好现有设施,少花冤枉钱!” 吴兆勇将大家的意见一一记录。

近年来,马家垸村通过“四会两讲”(专家会、场子会、园子会、户主会、讲身边故事、讲产业发展)、座谈走访、入户调研等形式,建立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党员、合作社成员、专家教授、乡贤、技术能手、一般群众)大会决议的“四议”机制,全面广泛激发群众参与决策共谋热情,共同发现、研究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干的”有机结合,变“要我干”为“一起干”,引导群众参与到美好环境创建中来。在“共同缔造”理念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受益的良性循环道路。

发展共建集民力。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将村道照得格外亮堂。“日子过好了,也想着要为村里干点事。”前不久,村里安装路灯,王师傅是第一个主动前去帮忙干活的。从贫困户到年毛收入近30万元的脱贫户,王师傅只花了三年时间。三年前,王师傅还过着外出打工、入不敷出的日子,三年后,凭借着对村党支部的信任,他紧跟步伐,开始种植葡萄,日子是越过越好。今年,他种的7亩田共收获葡萄约三万斤,而且早就已经被商贩订购一空。  

近年来,马家垸村发动群众、汇聚民力,以党委领导——党支部引导——党小组倡导——党员带领——合作社带头——群众带动“三导三带”工作模式为基础,建立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建、党员带头包户建、合作社带动园子建、村民理事会协助建、专家院士帮着建、乡贤能人带动建、大学毕业生参与建的“七建机制”,引导和鼓励群众出资、出力、出点子,真正参与到各类发展建设中来。

有的村民主动拆掉自家的危房,没有要一分钱补贴;有的自带工具清洗沟渠,不要报酬;有的加入卫生理事会、平安联防村,义务打扫卫生,开展治安巡逻……今年以来,马家垸村安装路灯64盏、修建产业路1520米、拆除违建危房9处、翻新拓宽道路400米、新建葡萄广场1处、健身广场1处、葡萄展览馆1座、道路灌油1600米、绿化美化道路2000米、弱电线整改2300米、迁移拔除电杆16根。在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马家垸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建设共管齐民心。走进马家垸村葡萄小镇,一座座小楼错落有致而又独具特色,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湾道路和花坛、大棚,令人赏心悦目,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富裕的美丽村湾图景。

过去,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们“自扫门前雪”,公共区域无人管理,乱堆、乱牵、乱挂比比皆是。今年以来,村党支部先后召开10余场次禾场会、院落会,宣传葡萄小镇规划,为群众讲解发展前景。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改造房屋。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群众的顾虑消除了,主动支持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们就地取材,把拆旧清理出来的旧瓦、旧砖用来建围墙、建景观点,把旧坛罐、旧轮胎用来栽种花草,把建筑垃圾用来填平积洼。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节省了资金投入,有效地减少了建筑垃圾,还用旧物留住了“乡愁”。

近年来,马家垸村以乡村振兴促进会、发展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卫生理事会和平安联防村、网格啄木鸟队为载体,共同确定民主议事规则、管理规则、村规民约,实行责任到人建立党员户包组、示范户包段、种植户包沟路、村民包房前屋后、公益性岗位包重点区域、志愿者包空白区域的六大责任主体,实行管理监督“微相机”,共抓共管共监督,谁的脏乱差谁的净洁美,晒图片晒成绩,建立多劳多得奖励机制,实行积分兑换实物,推动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和管护。

效果共评聚民意。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在马家垸村,代表群众自己选、项目群众代表定、建设群众一起帮、建后大家一起管。通过党员评支部、群众评党员、群众评群众、专家站评合作社、合作社评种植户、种植户评种植户、责任人评责任人、村组代表考核打分评、村民大会点评,形成了横纵向评比方式。

同时,通过开展组织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组干部、优秀退役军人、优秀荣退老同志)、家庭类(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庭院)、产业类(最美葡萄园、葡萄种植科技示范户、最美葡萄人)、个人类(农村好青年、好婆婆、好媳妇、责任示范岗、最美志愿者)、公益类(小手拉大手公正评、卫生评价红蓝榜、最佳管理段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用身边事鼓励带动鞭策身边人,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高基庙镇党委书记陈超说:“通过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最美村居等评选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生产生活‘仪式感’,进一步深化拓展了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成果共享惠民生。一砖一瓦皆显乡韵,草木田溪处处风景。富起来后的马家垸村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完成了村庄整治,道路改造升级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的同时,村民们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通过建立成果共享规则,让全体村民平等享有设施和服务,感受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新气象;通过出点子、出工出资、共评共管等方式,切实增强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现在的马家垸村产业活、人气旺、人心齐、村庄美、百姓富、风气正,“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葡萄1300亩、黄桃400亩、虾稻连作700亩、特种水产养殖300亩,年产值达7000万元。

细数马家垸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吴兆勇喜上眉梢:“共同缔造活动不仅实现了对村子的有效治理,更给我们带来了新生活。”面貌变了,人心顺了,民风纯了,事业兴盛了。乘着共同缔造的春风,马家垸人正朝着“荆楚葡萄村、水乡马家垸”的美好愿景阔步向前。(记者:车荣华  责编:徐言方  审核:袁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