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丨石首市乡镇办区负责人谈全面深化改革(笔办)

聚力改革创新 谋划发展新篇

笔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周开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笔架山街道紧密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绘制笔架山街道繁荣发展新画卷。

一、合力共建,共创文明和谐新家园

笔架山街道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城区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聚焦城区治理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

(一)全民参与,让群众“唱主角”

笔架山街道属于老城区,老旧小区多,物业管理缺位,矛盾突出。近年来,笔架山街道利用“网格啄木鸟”党建智慧平台反映社情民意,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毛细血管”和“细胞”。建强队伍。发动2000多名党员、群众、美团外卖员和快递员加入城市“网格啄木鸟”队伍;建实阵地。在建北社区建成石首市首个城市网格“啄木鸟”馆、平安笔架网格“啄木鸟”驿站,为“啄木鸟”提供休息、培训等服务;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网格“啄木鸟”共上传问题385件,平台直接回复223件,工单转办165件,总办结率达95%以上,其中,处置了城市广场、东岳山棚改等矛盾纠纷9起。

(二)居民共治,让群众“做主力”

原中实化工小区环境脏乱差,违建危房多,无物业管理。2022年,我办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对照完整社区标准,对该小区进行改造。“拆”出空间。完成148处危房、违建及围墙拆除,腾退土地5000余平方米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对相邻小区实行连片改造。“建”全配套。通过多方筹资3200余万元,复新屋面墙面,新建210个停车位和2处充电棚,设置门禁监控,留足屋前空间,让小区居民畅享“15分钟生活圈”;“营”管长效,停车场和充电棚对外经营,出租闲置资产建设“怀旧”超市、“感恩”托儿所和“爱心”卫生所;通过建立“红、蓝、绿、橙”自治队伍,建立红色物业,实行两个三分之二蓝色议事机制,开通蓝色办事机制,丰富小区居民活动,从而激发社区居民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

二、创新驱动,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

城郊地区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笔架山街道积极探索城郊建设新路径,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

(一)老街整治“发力”

沙银老街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脏乱差”曾一度成为沙银老街的标签。今年7月,沙银社区聚焦拆违治乱,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街区功能。向难而行。广泛发动群众主动拆除街道两旁32户违建钢构、雨遮82间,面积1300余平米。拆除危房2间、院墙1处。群众自发清运存量垃圾1786吨,转运树枝、杂物168车,铲除牛皮癣200余平米;拆建并重。完成损毁墙面修复4500平米,多方筹资完成道路加宽900米、修复破损路面1200米。新修下水道330米、停车位50个、食品销售摊位20个,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问需于民。积极收集群众各类诉求,利用房前街角、废弃空间打造一处处整洁又实用的绿色公共空间。同时,添置健身器材2套、还原仿古雨遮413米、栽植灌木1040余株、铺设草坪1980余平米、种植花卉956余平米、色带460余平米、新建篱笆清水墙168米,完成“蜘蛛网”线路整治近千米。

(二)红色物业“用力”

张城垸社区产业花园小区占地面积3.33万平米,楼栋26栋。10年来,长期处于半脱管状态。今年3月,社区“两委”聚焦安置后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红色物业”模式,着力破解“搬迁进城”后小区治理难题。成立红色物业公司。社区牵头开办物业公司,社区党总支书记当“法人”,实行自主经营,市场运作。通过建强业主委员会和小区“两长五员一户”自治体系,强化居民自治管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社区“两委”成员主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逐户上门收集信息资料,打通办证关口,于5月完成307套房屋初始登记;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动员党员群众拆除违建窝棚42处,清除各类垃圾500余吨。通过以奖代补、乡贤募捐等筹资200万元,扩建道路3443平方米、新建停车位158个、维修损毁下水道300米、新建车棚3座等;建强红色阵地。腾空沿街门面210平方米,新建红色物业暖心便民服务站,创建了“幸福食堂”“老年活动中心”“托幼中心”“健康加油站”等,有效提升小区综合服务能力。

三、改革促动,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笔架山街道聚焦这一目标,打造了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典型”。

(一)群策群力共建美丽乡村

2024年以来,笔架山街道梅家咀村以全省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工作为契机,在村六组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村民共建美好家园。抓党建促思想铸魂。以革命烈士杨斌的英雄事迹为基础,打造红色宣誓广场,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通过创建“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群众”三级议事架构,选优配强党员中心户8名,实现包联全覆盖。定期小组会议,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8条;抓环境促生态宜居。通过召开村民小组议事会,筹集资金4.5万余元(其中居民筹资1.2万元),补栽绿化树20余株,增设绿化带150余米,栽种草坪637平方米,疏通下水道50余米,安装路灯32盏;抓发展促产业振兴。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强600亩绿色蔬菜产业种植,带动26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开办农家乐餐馆5家,实现村集体收入达15万元,为村民增收近80余万元,户平增收1500元。

(二)同心同德共筑美丽家园

原杉木桥村村级基础差,曾一度为后进村。现如今,村两委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走向“和美乡村”之路。塑和美之“形”。村里打造了一批别具一格的微庭院,拆除危房、钢构棚、危旧围墙2740㎡。利用3组640㎡荒地,建成科普游园。将600㎡弃荒宅基地打造成休息广场;强和美之“基”。村级投入320多万资金,新建村主干道公路603米,生产路2832米,灌水渠376米,改造危桥4座,硬化沟渠1383米,清洗沟渠3576米,改造自来水管网962米等;筑和美之“根”。引进康星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西兰花等,每年村集体增收5万元。投入资金70多万,将1组4200㎡低洼水坑升级为池塘,4000㎡荒地打造成果园。由乡贤出资,投放鱼苗260斤,种植果苗1200根,采取共同种养、共享成果方式为村民集体增加收入。

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出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笔架山街道将持续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入口,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使改革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