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秸秆是如何实现从“包袱”到“财富”的华丽转身?

秋收时节,随着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陆续采收,为农民带来了收益,同时,还带来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田间地头的秸秆何去何从?

“以前秸秆是个大麻烦,大都是一把火烧了。”石首市南口镇管家铺村种植大户王军说。秸秆燃烧产生的浓烟飘到附近公路上,阻挡视线,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石首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10万亩,全年产生秸秆约45万吨。为了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实现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石首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8%。露天焚烧现象销声匿迹,环境大为改善,还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在丹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花牛从栏中探出头来,享受着食槽内的混有秸秆的草料。自从用上本地农作物秸秆饲料,养殖成本大幅下降,效益更好了。

合作社负责人白云飞说:“合作社肉牛存栏量现有500头,每天要消耗稻草大约15吨。相比以前每月可以节约5万元。”

秸秆饲料化实践,不仅提高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还为石首市肉牛养殖企业提供了优质饲料,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秸秆“变废为宝”,既增加了农业产出,又提高了生态效益。

东升镇毕家塘村收割后的水稻田里,一辆打捆机在田间来回奔忙,散落在地里的秸秆被“吃”进机器,经过压实、固定后,变成了圆柱形草捆,即将送往农作物秸秆收储点。

湖北旺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的销售渠道,将加工后的秸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秸秆资源的有效转化与增值。

据该公司负责人陈军华介绍,秸秆变成了一捆捆的大草包后,再通过深加工处理运往山东、云南等地,出售给当地的养殖企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毕家塘村9组的邓婆婆告诉笔者,收购公司直接把打捆机开到她家的水稻田,秸秆处理难的问题也解决了。

除了转运售卖,石首市农业农村局还积极扶持培育和激励秸秆多元化利用。在湖北丰粮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厂内,秸秆被粉碎后堆积如山。这些秸秆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充分发酵后,便可转化成有价值的有机肥,实现秸秆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旺富新能源有限公司,伴随着机器轰鸣声,成堆的秸秆通过传输带被卷入机器的“腹中”进行粉碎,粉状化秸秆又被转运至制粒机,在机器运作下,一颗颗粒状物质被“吐”出来。

“这就是生物质燃料颗粒成品,可代替煤炭在锅炉中直接燃烧进行供热。”该公司负责人胡琴说。与传统燃料相比,这种生物质燃料颗粒便于运输,燃烧效率高,且燃烧时有害气体成分含量低,具有环保效益。

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石首市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除了秸秆离田进行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等利用外,还积极指导秸秆粉碎、腐熟、深耕等科学还田,为耕地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农用为主、五化并举”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通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疏通了秸秆禁烧的“堵点”,也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源头”,真正让“生态包袱”变为了“绿色财富”。

下一步,石首市将继续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多种方式方法,完善秸秆处理产业链,让秸秆离田更加高质高效,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开辟新路。(记者:熊铭;编辑:袁俊峰;责编:段植兰;审核:后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