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少年”,我们来守护!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近年来,石首市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从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营造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校园氛围、社会氛围、家庭氛围,为未成年人合力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加强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教育

近日,在高基庙小学的“校园防霸凌”法治教育课上,来自石首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干警们以“远离校园欺凌,法律在我身边”为题,从社会热点案件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校园欺凌的概念和正当防卫、刑事责任年龄等法律知识,通过以案释法,引导同学们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提高同学们防欺凌的能力。

“以后要注意,可不能欺负同学,这是校园欺凌行为,严重的可能涉嫌犯罪。”“遭遇校园欺凌,要保持冷静,记住对方的特征、容貌、衣着等,想办法向老师、警方求助。”“面对欺凌者不要害怕,不要默默承受,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还要积极寻求心理疏导。”在课堂交流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开展防校园欺凌教育的同时,石首市人民检察院还就网络安全教育、防性侵、道路交通安全、杜绝毒品、国家安全教育等主题开展了多次校园法治教育活动。2023至2024年间,共计开展法治宣讲65余次,覆盖全市7000余名在校学生。检察官们化身法治宣讲员,通过相关专业知识讲解、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带领学生系统地了解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各个方面知识,极大增强了石首市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和基本意识。

加大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力度

2023年8月,在省和荆州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投入50万元,在石首市启动为期一年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项目,试点范围为团山寺镇、高陵镇、东升镇的10个乡村。“童伴妈妈”项目即在留守儿童多的乡镇地区,以村为单位,聘请一名“童伴妈妈”,陪同孩子们放学后及周末开展作业辅导和日常主题活动,用以守护全村的孩子。

在东升镇土城垸村委会的“童伴妈妈”课堂上,孩子们刚上完手工绘画课,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童伴妈妈”万里红既是村委会成员,同时兼职“童伴妈妈”。维护童伴之家的日常秩序,组织全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让他们在做手工、读书和游戏中感受到温暖的陪伴,这就是“童伴妈妈”的职责。“孩子在家爱看手机,来这里后,学知识的同时还多了许多小伙伴。”家长们说,“童伴妈妈”课堂给很多留守儿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石首市“童伴之家”项目正有序推进,试点范围各村均足额完成每周开放时长,10个项目村共计开展主题活动70余场,惠及对象约300人。在实施“童伴之家”项目的同时,团市委等部门还积极组织开展暑期“希望家园”和“寒假学堂”项目,通过招募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走进镇村社区为留守儿童提供暑期免费教育服务,向留守儿童们教授各类课外知识,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温暖、有意义的假期。目前“希望家园”项目已在石首市连续开展10年。

加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

困境儿童,是指由于家庭贫困、身体残疾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等因素陷入困境,需要予以帮助或保障的儿童。困境儿童或被遗弃,或因家庭变故导致生活、就医、求学等困难。身处困境的孩子更加敏感脆弱,渴望关爱与温暖。市民政局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石首市共有27名孤儿和21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近年来,石首市持续加强困境儿童兜底保障,兜准兜实兜牢儿童保护底线,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全方位全覆盖走访排查并建立工作台账进行管理,确保困境儿童兜底保障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出成效。针对困境儿童生活艰难的情况,市民政局及时足额为困境儿童发放每人每月1600元生活补贴,全面落实孤儿教育资助政策,定期开展困境、留守儿童帮扶慰问活动,对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切实做到应助尽助。各乡镇办区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通过摸底排查、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困境儿童提供困难帮扶、亲情关爱、心理辅导等关心关爱服务,形成市、乡、村三级联动的关爱保护体系,确保把救助政策和温暖送到每一个困境儿童家中。(记者:黄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