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头雁领航 鸿雁伴飞 雏雁成群

倒数第一!2022年综合考核,梓楠堤村在东升镇排名垫底,并被纳入负向提级管理,这给了刚刚上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盛平当头一棒。

“脸上挂不住!”李盛平说,自己是2021年换届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上任仅有一年,村“两委”班子成员也是新人居多,工作经验不足。

近年来,石首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村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计划,组织53名村(社区)两委干部进入长江大学参加自考大专教育,将6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正负向“提级管理”,以“组合拳”破解村干部“不会干”“不愿干”“不能干”问题,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

资料图片

头雁领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正负向“提级管理”

被纳入负向提级管理后,正向提级管理的新港口村与梓楠堤村结成了“帮扶对子”。石首市委组织部、东升镇党委明确1名挂钩指导员到梓楠堤村开展结对共建。经过一年时间的“悄悄努力”,2023年,梓楠堤村争资争项400余万元,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建成1500亩吊瓜生产基地,建成冷库等配套设施出租给合作社,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年底,梓楠堤村在绩效考核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成绩在全镇20个村中排名第一。

正负向提级管理是石首市委组织部为激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动力,以“抓两头、促中间”为主要思路,促进工作成效凸显的支部书记再升级、再提质,工作基础薄弱的村书记真整改、真提升实施的一项制度。

2022年以来,石首市委组织部立足各村(社区)上年度综合考核排名,兼顾考量奖惩、重大事件等方面情况,把每个乡镇办区前后各2名的村(社区)以及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的书记定为“提级管理”的对象,以一村一策、跟踪管理、评估验收3个步骤,促进工作提质增效。

石首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正负向提级管理,做到了培优补弱、结伴而行,真正使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带头人’。”

资料图片

鸿雁伴飞:村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

“现在政策变化非常快,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常常觉得能力恐慌,工作疲于应付。”大垸镇三叉港村党支部书记丁兵坦言。

丁兵今年53岁,在村干部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多年,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但最近几年,三叉港村苦于找不到好项目,主导产业支撑乏力,村级发展始终在大垸镇中下游徘徊,这让他非常苦恼。

有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和激情不足;有的村干部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习惯于家长式发号施令;有的村干部做群众工作本领不强,不接地气;有的村干部工作统筹能力不强,大事小事一把抓……

石首市委组织部调查发现:全市共有村(社区)“两委”975人,其中35岁以下254人,占比26%;35-45岁341人,占比35%;45岁及以上380人,占比39%;初中及以下学历的123人,占比12.6%;高中或中专学历398人,占比40.8%;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54人,占比46.6%。

针对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能力素质与工作要求有差距等问题,石首市委组织部全面摸清村“两委”成员学历分布和年龄结构情况,深入实施村“两委”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计划。各乡镇党委开展摸排推荐,成立工作小组进行“一对一”宣传动员,讲清开展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的目的意义。组织部门严把学员入口关,建立村干部学历提升学费奖补机制,激发村干部提升学历的积极性。近三年来,石首全市共有173名村(社区)两委干部进入长江大学参加自考大专教育。

为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石首市委组织部每年组织村干部培训班,根据不同村干部需要,“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党性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乡村振兴作为教育培训的“专业课”、提升履职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通用课”,突出培训班的针对性、有效性。

培训班紧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开设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农学、财务管理等紧需实用专业。结合石首乡村振兴产业调整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设置农林经济学、农学概论、田间试验统计方法等实用课程。日常教学以网络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期间还邀请长江大学教授到石首授课。“确实学到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梓楠堤村后备干部李蓉说。

资料图片

雏雁成群:后备干部“量质齐升”

“90后”的张书琴大学毕业后通过后备干部考试进入东升镇范兴垸村工作。平时,她主要负责卫健、宣传、妇女等工作。“村干部虽然工作普通,但离家近,能照顾小孩,觉得非常适合自己。”

为切实破解村“两委”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问题,石首市重点从优秀党员、村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外出经商能人、复员退伍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突出政治素质好、能力素质强,群众口碑好、服务意识强的“双好双强”标准。

选拔过程中,石首市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广泛听取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党员群众代表和有关方面意见,全面了解人员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从源头确保村级后备力量队伍质量,着力把政治立场坚定、对党忠诚、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思路清晰、事业心责任感强、吃苦耐劳的同志吸纳进村级后备力量中来。

为帮助后备干部成长,石首市制定后备干部“育苗”机制,建立由乡镇办区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构成的“二对一”导师帮带机制,并根据个人特长和村级发展需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

2019年以来,石首市共面向社会公开招录307名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已全部到村在岗。2021年换届以来,共60余名后备干部选入村“两委”班子,12名村级后备干部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石首市还将后备干部学习培训纳入市、乡两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按照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双提升”要求,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基层党建、农村社会治理以及农村实用技术、计算机基础操作、财务管理工作等方面内容,灵活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学习“充电”、持续“补能”。目前已有102名后备干部通过“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获得大专学历。

石首市还出台实施《加强村(社区)干部和后备干部待遇保障的实施意见》,制定完善《石首市村(农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管理办法(暂行)》,明确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享受“两委”副职干部待遇,并通过待遇保障,就业创业支持等举措,帮助解决后备干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减少后顾之忧,让后备干部做事有劲头、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确保村级后备力量实现“量质齐升”。(记者:车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