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湖北书写英雄答卷!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飞抵封城47天的武汉,马不停蹄奔赴火神山医院、东湖新城社区等抗疫最前线,考察指挥湖北疫情防控工作。

总书记的到来,极大鼓舞了6100万荆楚儿女,为举国同心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树立了坚不可摧的信念,也为全国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

300多个日夜里,湖北和武汉始终是总书记最牵挂的地方。去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三个“没有改变”,句句饱含深情,是嘱托,更是激励。湖北人民、武汉人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用行动书写英雄答卷。今日,湖北日报推出特别报道《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总书记亲临抗疫一线让我们力量倍增”

又是一年春回大地。

梅花落,樱花开,英雄城市,浴火重生。

一年前的今天,正值武汉封城第47天。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小区封控尚未解除。在抗击疫情最吃劲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来到武汉。

总书记亲临抗疫一线,传递温暖、鼓舞信心,一项项具体部署为决战决胜抗疫斗争指明了方向。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一年来,湖北人民感恩奋进,担当作为,用行动书写英雄答卷。

“总书记心里一直牵挂着我们!”

一个个战场,用大爱传递力量,用生命守护生命。在医院、在社区、在那一扇扇窗户背后,坚守的人们凝聚着共同的心声:武汉挺住!湖北挺住!

群众的安危冷暖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总书记一下飞机便直奔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得知许多医护人员脸上和手上被磨出了血,感动又心疼。

他鼓励白衣战士们:“你们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我看不到你们的真实面貌,但是,你们在我心目中都是最可爱的人。”

总书记顾不上歇脚,又匆匆赶往几十公里外的武汉东湖新城社区。

“今天总共有多少份菜要送?菜怎么送到居民手中?肉多少钱一斤?是所有人都有吗?”

看到他俯下身子,关切地过问社区群众的一饭一蔬;看到他站在林立的楼栋间,抬头挥手说“大家一起加油,再坚持一下”,社区党总支书记陶久娣忍不住红了眼眶:“总书记心里,一直都牵挂着我们!”她同样看到,眼前风尘仆仆的人民领袖,已发间染霜。

陶久娣说,抗击疫情关键时刻,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倍感振奋。总书记去年4月8日武汉解封那天,为了鼓舞武汉人民,还专门给东湖新城发来回信。信中,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抓细抓实社区防控工作,用心用情为居民服务。现在,我们社区已为60岁以上老人全数免费注射流感疫苗,党员总数一年增加了22%。

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湖北和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饱含深情地说,“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统一思想、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省委书记应勇在向全省人民转达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厚爱时强调,要继续把医疗救治摆在第一位,全力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千方百计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下来,增强市场信心、社会信心、企业信心,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胜利,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亲临抗疫一线让我们力量倍增!”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人民英雄”张定宇说,我们中国人常讲,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候,武汉严重缺血,国家从全国各地急调血浆支援武汉。武汉人民也是好样的,很多患者康复以后,纷纷前往医院,勇敢地伸出自己的胳膊,捐出他们带有抗体的血浆。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将全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一座城在孤军战斗,在我们身后托举支撑的,是整个祖国!”

——去年的今天,总书记为6100万荆楚儿女鼓劲加油说,“这次疫情,短期内会给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阵痛,但不会影响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他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在湖北最艰难的时期搭把手、拉一把,帮助湖北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同全国一道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支持湖北的一揽子政策,在疫后迅速落地。去年,央企与我省新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72个,投资总额4636亿元。

抗疫之战中,来自全国的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响应中央号召,带着“最硬的鳞”集结而来。社会各界向湖北捐款达151亿元、捐物1.59亿件。

武汉解封后,人社部组织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6省市,与湖北开展“6+1”定向劳务对接,力助湖北稳就业、保民生。

截至2020年9月,全国各省区市累计向46.8万名湖北高校和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6.24亿元,并向湖北提供岗位33.61万个,开展招聘对接347场次。

这些感动与温暖,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不会忘记。

习近平总书记来汉考察,也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不到一个月,霍尼韦尔新兴市场中国总部落户光谷,成为2020年首家在武汉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外资企业对英雄之城信心不减。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张宇峰直言,考察落户城市时,与武汉竞争的候选城市,多达50余个,但霍尼韦尔最终坚定选择了武汉。习近平总书记说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也看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荆楚大地重焕生机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声声叮咛,句句嘱托,穿越风雪,暖在心间。

“宁可政府过紧日子、苦日子,也一定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致全省企业和企业家的一封信中,湖北省委、省政府向企业承诺:无论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都是湖北发展的贡献者,都将同等对待、同等保护、同等服务。湖北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持续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疫后重振中,“财税支持17条”“支持中小微企业18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扩大有效投资22条”“优化营商环境30条”“十必须十不准”等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去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000多亿元,加速社会经济全面重振。

为兑现“湖北承诺”,一个个“店小二”奔波在经济复苏主战场,奔波在企业落户和扎根的路上。半年前,深圳迈瑞医疗武汉基地项目落户,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26天。

面对百年不遇疫情、严重洪涝灾害和严峻外部环境的多重冲击,湖北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恢复到上年的9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没有发生企业规模性倒闭、职工规模性失业,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守住了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底线。

过去一年,全球首个超高通量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球首款128层QLC三维闪存芯片等一批科技成果诞生在此,湖北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

过去一年,重焕生机的荆楚大地,9618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动建,12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接连开通,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了6家。

过去一年,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历史性时刻,全省5.8万剩余贫困人口告别绝对贫困。至此,湖北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今年2月,拥抱对接国家战略的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全面开启,用创新驱动引领湖北和武汉迈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武汉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蓝图,长卷待舒。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2020年的春天,终将载入历史,成为时代的记忆。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殷殷嘱托,是最坚定的支持、最强大的力量,始终温暖人心,激励着湖北人民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看到我们脸上的压痕,总书记很心疼”

抗疫期间,张继先(右)和同事们一起研讨新冠肺炎患者病情。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在那些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日夜,所有的努力都延展成生命不息的赞歌。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嘱托,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以大爱仁心佑我同胞。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省共有54万余名医务工作者参与防控救治;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现在,他们重返岗位,构筑更为坚实的健康城墙。

特别暖心——   总书记的话语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我们。”4日,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表示。

“去年3月9日下午,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将在第二天接见我们时,我兴奋得跳了起来。能够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总书记,那是职业生涯莫大的荣光。当晚,我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眠。”时隔一年,张继先仍清楚地记得接见前后的一个个细节。凭借对职业的敬畏和敏锐的洞察,张继先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与勇气。2019年12月27日,张继先首先上报了接诊的三个可疑病例,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上报第一人”的身份由此写进了抗疫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一见到我们,首先就向大家致以亲切的慰问。看到我们医护人员脸上的压痕,总书记很心疼,他体贴地说,‘很多同志在这里奋战一个多月了,很辛苦、很疲劳,希望大家注意休息,保证营养,保重身体。’他还叮嘱有关方面要改善我们工作、生活条件,落实好各项防护保障措施,加强轮换和休整,尽最大努力确保一线医务人员健康和安全。”这些话让张继先感到:“特别暖心、提气!现场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鼓起掌。”

“那时,我一遍遍地在心里说,一定要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完成好救治工作。”张继先语气铿锵地说,“一年过去,总书记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温暖着、激励着自己。”

抗疫期间,胡克(中)与团队医护人员讨论患者救治方案。

难掩心潮澎湃的还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Ⅱ科主任胡克教授。从2003年非典,到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再到新冠肺炎疫情,他参与了这些年来历次突发呼吸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救治工作,多次担任医疗专家组组长、副组长。

他用“永志难忘”形容在火神山医院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医护人员高度赞誉和亲切关怀时的情景。“当时,我距离总书记不过5米。当听到‘你们是最大的功臣,党和人民要给你们记头功’时,抗疫的点点滴滴,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中浮现,泪水一下子就模糊了双眼。”胡克回忆。

而今,医疗秩序已恢复常态。作为临床专家,胡克重新将目标聚焦到肺癌这一重大疾病救治新方法的探索上,带领同事开展了支气管镜下气道内肿瘤光动力治疗的新技术。这一方法不仅可根治早期肺癌,同时对不能手术的进展期患者,也能有效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他还和同事们牵头组织全球近140名专家,抓紧编撰一部系统性总结和介绍新冠肺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学术专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础与临床》。“这也是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期待。”胡克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教授程真顺,也是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3名湖北医务人员代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话语至今回忆起来还令人动容。比如,他叮嘱有关部门要落实好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保障,落实好工资待遇、临时性工资补助、卫生防疫津贴待遇,尽快出台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帮助我们解除后顾之忧。这样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感到温暖备至。”程真顺说。

“决不能辜负总书记的嘱托。”程真顺说,在抗疫中,向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是我们肩负的另一个使命。去年4月,受湖北省政府、省卫健委委托,他担任湖北援助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组组长,对医疗队进行指导。近一年来,他还多次通过省市视频培训会议、与海外华人华侨及医护人员连线等,分享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经验。

“在武汉最危急的时候,全国各地、海外同胞等都在支援武汉。我们武汉医务人员也要把这种感恩之情和医者担当汇聚成一股力量,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程真顺说。

2020年3月11日,程真顺(右二)带领团队在中南医院隔离病房中分析患者病情,制定救治方案。

用情用心——  我们以“湖北样板”呼应健康之盼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殷殷嘱托。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吹响铮铮号角;发力卫生事业改革,踏出铿锵步伐;回应百姓健康之盼,奉上暖心清单。这一年,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使命,顺应荆楚人民期盼,加快构筑人人感知的“健康湖北”。

6月10日,注定在湖北卫生健康史上打下烙印。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4大体系、完善8个机制、提升8种能力。

“‘488’重点任务,形成了打造湖北样板的顶层设计,构建了我省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四梁八柱框架体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党组副书记涂远超说。

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湖北的“必答题”,迈出关键一步。

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打造“湖北样板”的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

牢记嘱托,打造样板,以创新机制为引领。

2020年12月31日,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定宇任省卫健委公共卫生总师。市、县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也相应增设公共卫生总师岗位。这是湖北创新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决策机制的创举,有利于减少决策环节,提高决策效率。

探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和公益二类管理”,允许疾控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在完成核定任务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极大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全省共核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专项招聘编制6652名,用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需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核准505名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专项用于2021年度农村定向(本科层次)医学生免费培养,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短板问题。

牢记嘱托,打造样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

荆州市公共卫生中心,是我省利用紧急援助贷款首个开工新建的公共卫生体系项目。这个集区域医疗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救灾防病等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中心,将在今年交付使用。

筹措资金难、审批流程复杂、施工难度高、工期要求紧,都没能阻碍前行的步履。发改部门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打通项目审批梗阻;财政部门实行补助资金直达市县,提供政府采购特别通道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允许灵活选择交易方式,推行容缺受理等。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同心合力下一步步变为现实。一系列冰点在消融、堵点被打通。

截至今年1月31日,全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开工建设项目1142个,规划总投资1381亿元。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规范的发热门诊,省内核酸检测实验室全覆盖。

温润民心——  我们将就医“不出远门”变成了现实

“孩子高烧、呕吐!”前几天,10岁患者张顺天的妈妈,向宜昌东山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施忠林电话求助。

施忠林和护士带上体温计、药品等,立即上门。初步诊疗,孩子的体温得到控制。随后,施忠林联系转诊,孩子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继续治疗。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一年来,全省医改指向更加明确:变革就医模式,从根本上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医联体和家庭医生成为这项变革不可或缺的载体。

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医联体486个,其中县域医共体125个,构建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生态得以重塑。

城市大医院的名医出现在社区诊所,恩施等边远地区也有了先进的远程医疗,医疗服务越来越畅达、便捷。

“现在有了这个‘千里眼’,24小时为我看护,放心;我也不用去医院排队拿药,省心!”家住武昌区的66岁周先生患冠心病多年,需要定期调药。如今,他有了随身携带的可穿戴设备单导联心电仪,可随时“报警”远程就诊,再由专家远程开药,寄送到家。

通过互联网手段删减就医的冗长环节,利用穿戴设备对患者实施24小时监测,这是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问诊系统推出的创新服务。

打开手机就能挂号、看病、取药,全省数十家三级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院,让许多患者感受到足不出户的医疗服务。

将昔日的“痛点”转变为服务的“亮点”,带有湖北特色的探索不断涌现。

每日定时做深呼吸,是67岁冯婆婆的日常。作为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治愈患者,这已经成为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一天比一天好,我看到了希望。”冯婆婆爽朗的笑声里,饱含兴奋。

3月5日,冯婆婆来湖北省中医院新冠肺炎多学科模式康复门诊(MDT)就医,更加笃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加速恢复,做身体上“更好的自己”。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并不意味着医疗的使命已经结束。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回归社会,这也是医学的应有之义。”省中医院巴元明教授说。

目前,湖北已分类对6万多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基础疾病治疗、中西医结合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全方位关照,“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照进现实。

去年5月22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张继先名医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她和团队在抗疫临床救治中积累的经验,守护患者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医务人员提出殷切希望,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还是位居前列,我们要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目前,张继先正在加紧研究、推广利用特殊装置通过吸入方式将药物作用到气管以及肺部,为慢阻肺以及慢阻肺合并感染患者提供稳定治疗。

从全省推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看病后交钱”到试水多学科门诊、MDT(多学科联合)住院诊疗模式,一项项新举措的推行,降低了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回应了“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人文关怀。

健康湖北,正聚力前行。

湖北公共卫生补短板蹄疾步稳

从2020年起,用3年时间,重点推进疾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基层防控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建设,谋划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

截至今年1月31日,全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开工建设项目1142个,规划总投资1381亿元。

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医联体486个,其中县域医共体125个,覆盖了省内80%的县市区。

目前,由388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组成的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省,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目标,检测能力达到日最大95万份,三级综合医院均具备了核酸检测能力,并已形成了全省发热患者核酸检测随到随检、13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工作机制。

去年4月起,全省开始分批对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改造升级,目前,我省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已达295家,都已严格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在独立区域设置,远离普通门诊、急诊,实现“三区两通道”。同时增加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空间,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

其中,武汉市除对62家二级以上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完成改造升级外,还在20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新增设了发热诊室。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和社区医院发热诊室共同形成发热患者“12分钟医疗圈”,方便市民就近就医。

“总书记夸我们是‘小巷总理’”

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陶久娣

“你这次来,有没有觉得我们小区的路变宽了?蛮多居民这么说。”3月9日,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党员和群众服务中心门口,社区党总支书记陶久娣笑着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其实只是重新铺了沥青。”没等记者回答,她揭开谜底:“是小区服务提档、环境变好,居民们心里更舒坦了。”

去年3月10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视察疫情防控工作,东湖新城社区成为视察的重要一站。

大战即大考,大考定有“必答题”。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湖北的“必答题”。

一年来,我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巨大变化。

“总书记的牵挂,让我们温暖至今”

最近一年,陶久娣特别忙,上班经常要带两部手机联系居民,接电话、回微信,一到下午,手机准得充电。

“总书记夸我们是‘小巷总理’!”陶久娣说,去年3月10日,总书记视察东湖新城社区时的场景,她历历在目。一年来,她为居民服务时,总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牛劲”。

“总书记说,社区工作者一直以来都很辛苦,说我们做出了重要贡献。”陶久娣说,总书记的关心,让她温暖至今。她在心中许下诺言,一定要更加积极工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如今,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当初的诺言,我在一一兑现。”陶久娣说,如今,社区网格员的力量得到加强,网格数量增加,网格员上门“零距离”服务居民成为常态;下沉党员带来资源,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停车等一批居民最关心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社区里良好风气逐渐形成,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更高了。

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胡爱丽

“总书记视察社区卫生服务站时,我正在药房工作,起身激动地向总书记挥手,总书记也笑着跟我挥了挥手。”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胡爱丽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激励着她立足岗位再创佳绩。“如今,为了方便居民看病,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了线上咨询和线上就诊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新开设了一间理疗室,配备了一名理疗师。下一步,我们打算开设中医科。”

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居委会委员、社区网格员熊文静

东湖新城社区居委会委员、社区网格员熊文静清楚地记得,总书记视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时,她正和几名同事在电脑前整理居民信息。总书记走进来时,面带微笑,目光温暖,这让她心里暖洋洋的,“感觉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

“能在总书记牵挂着的社区干事创业,我既感到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熊文静说,现在,居民们对社区服务的期望更高了,社区小伙伴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以前开展工作的目标是达标,现在则要不断挑战自己,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努力。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东湖人民法庭庭长、社区下沉党员杜厚胜

“见到总书记时的情景,时常浮现在眼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东湖人民法庭庭长、社区下沉党员杜厚胜说,总书记来到东湖新城社区生活物资集中配送点时,向他提的问题特别具体、特别实在——爱心菜是不是每天有?有哪些品种?生活物资套餐怎么采购?“我真切感受到总书记亲民爱民的情怀。”

“总书记的关心,让我深刻体会到下沉工作的意义和党员身份的价值。”杜厚胜说,作为一名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一年来,他积极参与社区值守、治安巡逻、卫生清扫等活动,并运用自己作为法官的专业优势,帮助社区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力所能及地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身边。

党员干部沉下去,治理效能强起来

东湖新城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小区停车位不足,业主停车曾经主要靠抢,消防通道、绿化带经常被私家车“塞”满。

去年至今,来自省委办公厅、武汉旅游体育集团、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办公室、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城管执法四中队的161名党员,下沉东湖新城社区。

一年间,社区新建了200多个停车位,更新了智慧门禁、监控摄像头,社区道路升级成沥青路。

“停车难”这一“硬骨头”被成功啃下,原因何在?陶久娣说: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带来治理能力大提升。

2020年4月,我省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13个市州分两期纳入国家级试点验收,3个省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纳入省级试点验收。

2020年6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为加快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路线图”“任务书”。

2020年12月,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加快省域治理现代化步伐,以党建为引领,做强街镇、夯实社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去年以来,全省逾百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伴随这场声势浩大的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活动,一同沉进基层的,还有理念、资源、政策、资金。

在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我省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设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开展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完善现代乡村治理制度。建立协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建好用好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三支队伍”,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导,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更大力度向基层放权赋能;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社区的人情味,更足了”

“容姐姐,电梯的扶手好用不?”“好用得很,这下再不担心了。”

3月7日,刚走进18号楼,正碰到居民容利芬出电梯,东湖新城社区第六网格的网格员徐丹迎上前询问。容利芬腰部有伤,她担心在乘电梯时,如果电梯发生异常,腰部会因突然承压而“吃不消”。

“能否给电梯加装扶手?”容利芬在网格群咨询。徐丹很快回复:“马上协调。”没几天,扶手就装上了。

“容利芬反映问题的网格群,就是疫情期间居民上报健康信息、购物需求的微信群。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这个微信群被保留,作为服务居民的线上阵地。”徐丹说,居民有任何需要,直接在群里“吆喝”一嗓子,网格员和物业会及时响应。

东湖新城社区有3300多户居民。去年10月,社区的网格数量从8个增加至12个,每名网格员服务的居民户数,从平均500多户减少到300多户。网格变小,便于网格员更精细地服务居民。今年3月,8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高龄津贴,全部由网格员上门代办。

服务好了,居民们争当社区治理的“主角”。

去年7月,东湖新城社区的6位居民组建老东湖巡逻队,短短8个多月,队员人数就增加了10多倍,如今有78人。去年3月10日,东湖新城社区仅有一支志愿服务队,如今,社区活跃着5支志愿服务队。

社区老年人爱跳广场舞,但人多队伍杂,从早跳到晚,影响居民休息。东湖新城社区艺术团应运而生,整合社区现有的广场舞队伍,统一在相对固定的时段跳舞,自觉控制音量,避免扰民。

有的业主爱养宠物,却忽视街坊邻里的感受,居民自发成立爱宠之家,通过组织联谊活动,引导养宠物的业主文明养宠。

在荆楚大地,千千万万个小区,正经历着与东湖新城社区相似的蜕变。

宜昌市宝联社区黄龙小区是老旧小区,有居民圈地种菜、乱搭乱建。社区打算开展小区改造,但改造就要拆违,居民意见难统一。社区运用共治思维探索“三轮入户法”,由改造意愿强烈的居民自行组织,进行第一轮入户;由小区党员、业委会成员开展第二轮入户;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第三轮入户,充分收集居民意见,及时完善改造方案。小区改造的居民支持率很快达到100%。

在江岸区的新江岸社区,有300多位居民是退役军人。社区引导他们成立党员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社区治安巡逻、家电维修、清洁家园等活动。如今,该志愿服务队员已由2019年10月的20多人,发展到了51人。

襄阳市汉丹小区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社区自治联动机制,小区党委定期与党员居民协商小区治理问题。如今,“堵”在居民心头40多年的下水道淤塞难题解决了,社区里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和楼道灯。

“以前居民们遇到烦心事,喜欢上纲上线,抱怨邻居、责怪社区。”东湖新城社区居民肖红英说,如今,无论是干部群众还是邻里之间,大家处得像一家人,互相体谅成了常态。“社区的人情味儿,更足了。”

武汉市下沉党员在社区一线

武汉市共有179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15个区(开发区、功能区)1428个对口联系社区报到。市区两级8831个党支部全覆盖联系包保6381个小区(片区)。市区两级共149607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

在单位联系社区方面,1942名下沉单位联络员被吸纳为社区大党委委员,领办共办社区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11346个。下沉单位结合实际提出党建、宣传、教育、文体、场地等“资源清单”9124项,社区党组织根据居民需求提出党员教育、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文化惠民、体育设施、医疗卫生等“需求清单”11523项,对接后形成年度“共建项目清单”15483项,已全部按期完成。

在支部包保小区方面,下沉党支部通过认领小区民生“微实事”和居民“微心愿”,累计解决搭建电动车棚、修剪花草树枝、维修门禁系统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452个。

在党员就近报到方面,报到党员根据个人特长、专业背景、兴趣爱好,认领安全巡逻、帮办代购、矛盾调处等服务岗位46.2万人次,63.6万人次认领社区服务事项,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特困人员等3.5万余户。

“总书记连吃活鱼都替我们想到了!”

去年3月10日起,一场新鲜水产保供战在武汉拉开。图为江夏区梁子湖水产集团职工全力捕捞。(通讯员 董义忠 摄)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保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畅通‘最后一公里’。”

“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去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温暖嘱托,犹在耳旁,重视民生冷暖的拳拳爱心如春风吹拂荆楚大地。

“那口鲜味,是抗疫胜利的信号!”

“当时买了两条鱼,不到50元,跟平时价格差不多。那口鲜味,绝对是战疫胜利的信号!”

回想起去年的那一幕,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黄鹂路社区居民王辉仍激动不已。

王辉清晰地记得,那是去年3月13日上午9点,社区群里发来通知:活鱼运输车已到达小区门口,请居民们按楼栋依次下楼排队购买。

“真的是喜出望外,完全没想到在疫情这么严峻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吃到活鱼。”

直到看到新闻报道,王辉才知道,原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牵挂着大家。“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总书记连吃活鱼都替我们想到了!”

江夏区梁子湖水产集团总经理杨少明,也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他说,武汉临江滨湖,活鱼一直是武汉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每年农历新年都是梁子湖水产集团最忙碌的时候,他们会将鱼从大湖赶到小湖,集中囤养,准备春节保供。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集团上下措手不及,“受封城影响,打捞缺人手、外销没出路,真是一筹莫展。”

响应总书记号召,为了让市民吃上新鲜的活鱼,去年3月10日起,在省、市防疫指挥部的统筹调度下,一场新鲜水产保供战随即在武汉拉开。梁子湖水产集团临时组织80余人,加班加点连轴转,将每天的捕捞量从5万斤加到了15万斤。政府、社区、志愿者也全都行动起来,顺利打通了活鱼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从那以后,汤逊湖渔场5斤到7斤重的“胖头鱼”,以4.5元一斤的亲民价格直供社区,从出水到入户只需要2个小时。这期间,梁子湖水产集团累计为武汉市民供给活鱼250万斤,还向医院、社区捐赠了3.8万斤。

社区是鲜鱼配送“最后一公里”。武昌区粮道街民主路社区居民舒俊回忆,“当时运输过程会有折损,在社区一停留,活鱼可能就奄奄一息了。”为让400余户居民吃上活鱼,来自武昌区建设局的两名下沉社区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几块木板、一张防水布,不到半个小时,就把一个近8平方米的简易鱼池搭建完成。

“鱼池是中转站,也是休息站,必须保证鱼活蹦乱跳。”舒俊说,首批团购的4200斤鱼陆续配送到居民手中,每一条都是鲜活的。此后,社区又团购了几批鱼,简易鱼池发挥了有效作用。

据统计,去年2月1日至3月10日,武汉市水产品消费量为3886吨,日均19万斤左右。而从3月11日至4月7日,全市水产品消费量增加至14688吨,日均104.9万斤,日均供应量增长了4.5倍。整个封城期间,共有近2万吨活鱼“游”进了武汉市民家中。

百姓冷暖都是总书记惦念的大事

吃活鱼,事虽小,但只要是关系市民百姓衣食冷暖的事,都是总书记惦念的大事。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湖北以民生为要,保基本、兜底线、解急难,从一桩桩“民生小事”入手,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

看财政投入——全省大力压减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用于优先保基本民生,民生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75%以上。

看就业保障——全省点对点输送70万人外出务工,带动717万人跨区域返岗就业,援企稳岗660万个次,开发扶贫公益岗位31.4万个;多渠道多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看兜底救助——全省更加重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决不让经济下行冲击民生底线。扩大低保范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332万人次,实施临时救助37.4万人次。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成棚户区改造4.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

看医疗卫生——疫情之下,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是重大考验。全省推行远程医疗、预约诊疗,扩大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实施“双分诊、双缓冲”,去年5月起正常医疗秩序全面恢复。常用药和医用耗材价格大幅降低,减轻群众医药负担43.8亿元。

看脱贫攻坚——面对疫情、汛情叠加,全省鼓足干劲,尽锐出战,出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5条”,对贫困劳动力托底安置,加快减贫市场主体复产复工;助力产销对接,通过“国家扶贫832平台”等各大电商平台,推销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易返贫易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及时纳入救助帮扶,防止因疫返贫、因疫致贫。全省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荆楚儿女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红火

武汉商户对复工复产信心十足。图为去年7月,汉街人气已经恢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3月5日,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陈先祥经过行政楼,发现一株对节白蜡已鼓起芽包,即将吐出新绿。在肺科医院,这株对节白蜡被称作“同心树”。它是去年援鄂医疗队离开前,与武汉同行共同种下的。

肺科医院是武汉首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在全国11支援鄂医疗队的支援下,成功打赢了武汉保卫战。

“疫过天晴,有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更有信心守护湖北百姓健康。”陈先祥介绍,去年以来,该院开设中医科,使中医药参与到了院内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救治中,有效纾解了广大患者的病痛;还成立了全省首个肺结节多学科联合管理工作室,对CT都看不太清楚的微小结节精准判断。

总书记的牵挂,已然化成湖北民生保障的不竭动力。

武汉在读高中生小军(化名)确诊为慢性荨麻疹后,去年9月以来连续3次通过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药品均快递到家。疫情以来,武汉市第一医院迅速上线互联网医院,开设线上科室38个,上线医生518名,提供在线电子处方与药品配送服务,开通重症在线处方,极大保障了疫情期间患者用药需求。一年来,其线上问诊总量达到94741单,开具处方总量39007个,配送药品合计31270单,不仅满足了武汉市患者需求,还覆盖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与4个直辖市。

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东山村,原贫困户尹晟的母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领养了30只鸡,自家孵了20只,按每只150元算,全年共增收7500元。”

尹晟今年39岁,幼年摔伤落下癫痫,丧失基本劳动能力,日常生活由年近80岁的父母照顾。“销路不愁,帮扶队帮忙在网上卖,价格还高些!”尹晟的母亲说,工作队给每户送了100元饲料,鸡蛋和土鸡都由他们上门收走,有大家的热心帮衬,她对尹晟的未来生活也放心。

“疫情之后,我们的生意一定要做得比以前更红火。”去年4月下旬,武昌昙华林重新开街,商户张家顺毅然选择了坚守。他说,总书记来武汉让他无比振奋,对复工复产信心十足。彼时,街上游客虽然稀少,但张家顺决心尝试直播带客。“3个小时,有300多名网友在线交流,效果非常好。”

如今,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磨扬工”“解忧咖啡”咖啡屋、“汉绣艺社”工作室等相继开通直播,送券送优惠,纷纷为昙华林打call,这里的人气已经恢复。

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

全省民生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75%以上

点对点输送70万人外出务工,带动717万人跨区域返岗就业

发动价格临时补贴2332万人次,实施临时救助37.4万人次

完成棚户区改造4.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

2020年5月起正常医疗秩序全面恢复

常用药和医用耗材价格大幅降低,减轻群众医药负担43.8亿元

线上教学广泛开展,高考、中考顺利举行,秋季学期全面正常开学

(数据来源:2020年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殷殷嘱托

是最坚定的支持

最强大的力量

始终温暖人心

激励着湖北人民

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点击图片

沉浸式一镜到底H5

有一种温暖与力量,穿越时空

↓↓↓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