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石首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各项任务,以全方位统筹、多层次普法、具体化推进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简单宣讲为多元普法,多措并举助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使法治切实走到各行各业群众身边、走进千家万户群众心里,为石首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了磅礴的法治力量,谱写出了精彩的法治篇章。
“一盘棋”统筹,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
石首市全盘统筹,建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以及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普法矩阵。全面部署,科学制定全市“八五”普法规划,详实制定普法工作年度计划、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工作规则,有序推进普法工作贯彻落实;全员聚力,进一步细化普法责任清单,加强“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推进各普法责任单位法治宣传落实到位;全程督导,2021以来开展法治督察5次,切实解决基层法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两平台”助力,夯实“硬普法”工作根基
石首市打造基层民主法治平台,硬核推进法治建设全覆盖。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将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融合推进,积极推荐命名村级组织创建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不断总结经验,选树先进典型,推动村(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其中,东升镇新堤口村、高基庙镇高基庙村成功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打造督察考核平台,硬核倒逼法治建设再深入。普法工作作为法治建设重要内容被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市普法办分乡镇办区、市直部门两个层次制定考评细则,进行百分制量化考评。同时,经常性深入各地各单位指导督办,及时掌握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年底,会同市综治工作检查,对全市各地各部门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送市绩考办和市综治办作为绩效评定重要依据之一,倒逼全市法治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三载体”创新,打造“实普法”特色品牌
石首市创新文化阵地,彰显石首特色。坚持把法治文化与石首特色本土文化相结合,修建更新了一批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深入开展“一地一部门一特色”法治文化建设活动。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大小法治公园10多个,街道、广场、长廊20多处,固定法治文化展板、专栏800多块,其中2023年建成的市综治中心宪法宣誓广场已成为石首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新航标;团山寺镇过脉岭村、小河口镇小河口村、高陵镇高岭岗社区、高陵镇晏家巷村、高基庙镇高基庙村成功申报“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创新宣传形式,体现本土元素。将法治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以快板、法治小品、民歌等形式创作了一批法治文化作品,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注入法治文化元素,极大提高群众学法用法积极性。市司法局专门组建法治文艺表演队,编排普法文艺节目20多个,深入全市各村社区巡回演出100多场次,深受群众喜爱。
创新普法队伍,树立标杆旗帜。组建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团、普法辅导员、法律明白人、法治宣传文艺队、法治副校长六支队伍近200人,常态化开展“法律多进”。挖掘、培育以刘克香、蔡德云等老人为代表的一批普法群众志愿者,并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在资金予以大力支持,协助创建“刘克香普法禁毒工作室”,刘克香先后获评“感动荆州”十大人物、湖北省爱心人物、湖北省禁毒先锋,成为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一面旗帜。
“四重点”落脚,提升“精普法”工作实效
石首市突出领导干部重点。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度述法工作。全面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学法机制,落实国家工作人员任职法律考试制度和市委、市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开展拟任用干部法律知识考试15场258人次、宪法宣誓16场92人次,推动以考促学、以考促用,激励领导干部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依托无纸化学法用法平台,积极组织公职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学习和考试,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每年石首市参学率、通过率均居荆州前列。
突出农村和农民工重点。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群众欢迎的法治“猜灯谜”活动。“春节”前后,结合市人社局农民工招聘“春风”行动,开展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在乡镇创新“普法六小”(小报纸、小广播、小书屋、小教员、小专栏、小讲坛),年印发普法小报3万多份免费发放到农户。组建农村法律“宣讲团”,年进村(社区)开展巡回宣讲200多场次。广大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逐步养成。
突出青少年重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以“法治副校长”为合力,精准聚焦青少年,开展“法律进校园”“法治大讲堂”“护苗在行动”等系列活动,义务为中小学校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作出积极努力。
突出商圈业主重点。坚持“靶向式”精准普法,立足3·15时间节点,深入开展“消费者反诈骗宣传”“公共法律服务进商圈”等活动,聚焦商圈业主及消费者群体,精准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共开展各项针对性集中宣传11场,发放各类宣传手册2万余本,解答各类法律咨询400余次,着力构建亲商、助商、护商的优良法治环境。
(通讯员:程请;记者: 曾峻;编辑:袁俊峰;责编:段植兰;审核:后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