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最新研判

5月22日上午,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能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有2个已经初步被批准,很快能面世。

钟南山说,根据多方面材料判断,4月底、5月初有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这是我们预料到的”。

钟南山表示,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他透露,目前已经有2种针对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

图丨每日经济新闻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未来将不再推荐针对新冠原始毒株的疫苗。

“此前我们接种的针对原始株的疫苗,对目前流行株的保护效力已大大降低,世卫组织的建议也是基于原始毒株研发的疫苗对当前流行的新冠变异株产生的抗体反应很弱。”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告诉记者。

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监测数据看,目前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今年4月下旬,在输入病例当中,XBB系列变异株的构成占比已达到97.5%,与全球的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在本土病例中,自今年2月起,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明显升高,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4月下旬的74.4%。

赵卫表示,国内的疫苗策略也应该充分考虑当前新冠疫情的现状,“原始新冠毒株已不在人群中传播,当前流行株的免疫性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需要针对当前流行株研发新的疫苗。”

“世卫组织所提的是推荐性意见,各国一般会根据既往接种情况、人群免疫水平、毒株流行情况、疫苗研发及供应情况等因素来进行综合研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员刘珏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中,疫苗研发需要一定时间,往往具有一定滞后性。因此,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做好高危人群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加强疫苗研发。

5月17日,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表示,其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对XBB等新冠变异株研发重组双价新冠病毒蛋白疫苗(Sf9细胞)与重组三价新冠病毒三聚体蛋白疫苗(Sf9细胞),获得国家药监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据第一财经,目前包括辉瑞/BioNtech、Moderna、Novavax在内的新冠疫苗制造商,已经在开发针对XBB.1.5和其他当前流行的新冠毒株更新疫苗版本。

“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种疫苗有比较大的意义。但对健康儿童和青少年而言,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性较低,因此疫苗开发企业想要获得超额回报会比较难。”赵卫指出。

新冠病毒变异快,打疫苗还管用吗?专家解读

随着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出现大量分支,二次感染即“二阳”的可能性逐步明确,不少人认为“打了疫苗也防不住感染”“疫苗不管事儿了”。

那么,新冠疫苗还需要打吗?什么样的疫苗能防住感染?

“国内外的原始毒株疫苗确实无法预防新变异株的感染,因为前者无法诱导出针对变异株足够有效的中和抗体,而接种针对性更强的新一代疫苗则能诱导出足够的、有效的抗体。”神州细胞集团董事长谢良志说,新冠病毒有它的特点,但不是“异类”,“对的疫苗”照样能防住感染。

谢良志解释,“对的疫苗”是指定期更换疫苗毒株,就像流感疫苗每年更换毒株一样。

张文宏:病毒感染还有很长的拖尾效应

此外,据澎湃新闻,5月18日,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波动流行的状态,最近大家会看到出现“二阳”的现象,但这次波幅更低,症状更轻,尤其是已经感染过的人群,发烧的时间更短,获得药物的便捷性更快。

“这次重症的程度和应对的有效性都会远远优于第一波。”张文宏表示,虽然病毒感染还有一个很长的拖尾效应,但是不应该对经济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于此时是否还应该接种疫苗?他表示,接种三针疫苗后,对变异病毒的混合免疫能力更高,发生重症的比例更低,因此仍然鼓励高龄老人等脆弱人群接种疫苗。

“没有打过疫苗的人,哪怕感染过病毒了,未来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也会高于打过疫苗的人。”张文宏说,对于这一点国际上有比较高的共识。

张文宏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二价的疫苗和可以覆盖奥密克戎的疫苗出现,新冠的处置方式会越来越跟流感的处置方式接近。

来源:正观新闻、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