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来自我市的省政协委员建言交通发展
“更大力度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推进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加快打造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增长极”……岁暮天寒,新鲜出炉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为荆州带来不少“春的消息”。连日来,来自我市的省政协委员围绕报告认真讨论,就荆州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言献策。
“当前,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总目标的指引下,建设‘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刻不容缓。”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许晓宏说,希望省政府及相关省直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在国家《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修编中,将宜荆荆作为组合城市纳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并在支持宜荆荆都市圈三市抱团发展区域交通时,重点扶持荆州加快补齐交通短板,打造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之城。
“武松高速西延至五峰高速和当枝松高速南延至石门高速的建设,是推动宜荆荆都市圈区域发展的需要,是完善区域高速路网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资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省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主委文玉莲建议,荆州、宜昌两地交通部门继续做好两条高速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与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对接,并将其纳入《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项目库。
“近年来,荆州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高速铁路严重不足,成为制约荆州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省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副主委刘柳认为,应全力争取支持,将荆岳高铁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两湖平原铁路补短板重点项目纳入正在修编《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之中,在“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时纳入国家铁路发展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429省道西延至三峡机场,将形成荆州中心城区与宜昌中心城区之间江北三通道、江南两通道格局,对构建宜荆荆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协委员、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书记赵阳彪说,希望省相关部门将429省道西延至三峡机场且全线提升为一级公路纳入《湖北省省道网规划(2022-2035)》规划并尽早启动实施。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我市主动融入宜荆荆都市圈,正谋划大力打造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省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副主委徐国青建议,在实施《湖北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中,希望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支持荆州完善沿江货运铁路网络,并支持利用汉宜铁路推进荆州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支持将潜江货运铁路西延至江陵纳入省、国家铁路规划,支持临港经济区铁路专用线建设。
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来自我市的省政协委员建言流域综合治理
“美丽湖北建设绘就新画卷”“加快推动绿色崛起”“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与生态相关的“关键词”。来自荆州的省政协委员们在讨论中,围绕如何做好“水”文章积极建言献策,纷纷表示要守牢流域安全底线,进一步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环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流域综合治理,将‘推进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支持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初显。但是,当前四湖片区流域综合治理与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省政协委员、副市长严红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建议加大流域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加大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流域管理体制,全面加强四湖片区流域综合治理。
“荆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扛牢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致力构建人水相亲、城水相融、地水互利、产水互促的‘四化同步’发展新格局。”省政协委员孙玉秋表示,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涉及荆州、荆门、潜江3个市,希望在省级层面支持四湖流域综合治理,聚焦四湖流域面临的突出短板问题,加大对四湖流域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加大对四湖流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优化完善四湖流域管理体制机制。
“严格执行法律,建设安澜长江”“加强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水环境安全”……省政协委员、湖北银龙水务集团董事长张勤提出建议,希望强力推进各项措施,齐心协力共建灵秀美丽的大湖北。
让科技创新引擎的动能更强劲
来自我市的省政协委员建言科技创新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教育科技人才这个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努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做强科技创新引擎”成为近日来自荆州的省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焦点,大家结合我市“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引领,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工作部署建言献策。
“近年来,不少城市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投资建设离岸科创中心。这样的‘科创飞地’是区域科技创新的新尝试,但当前建设标准和目标、运营管理体系及政策支持、团队要求等方面尚未出台省级层面的政策指引。”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主委、市招商促进中心主任王飞建议,建立“科创飞地”省级层面综合协调机制,统筹谋划各市州“科创飞地”落地武汉事宜,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人才共用、资源共享;出台相关指导政策,对“科创飞地”建设、目标、运营、管理给予指导性意见,并将其纳入省级孵化器支持,促进地市州间交流互动、实现共赢。
“荆州是湖北省除武汉外高校资源第二丰富的城市,共有长江大学等7所高校,在校学生10万余人。当前,荆州市通过积极建设大学城,将科教优势资源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省政协委员、荆州博物馆党委书记郑雷说,希望省相关部门支持荆州大学城内企事业单位申报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以及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和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提高荆州科技创新的能力及水平。
此外,李华成委员建议,加大对地市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支持力度;肖力委员建议,大力加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张雪松委员建议,加快推进中考全省统一命题;王博委员建议,建设省市县三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
弘扬璀璨荆楚文化
来自我市的省政协委员建言文化事业发展
“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加快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引发来自荆州的省政协委员们广泛关注,大家纷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感受、提建议、献良策、话发展。
“荆州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体系日趋完善,非遗传承保护常创常新,拥有包括楚式髹漆技艺、铅锡刻镂技艺、楚简制作技艺、传统斫琴技艺、楚绣等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省政协委员、副市长严红认为,应进一步整合全省全国传统工艺优质资源,建设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于一体的荆楚非遗工匠小镇,申报一批传统工艺类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以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为依托,联合高校开发专业课程,支持荆州建设传统工艺振兴发展示范区。
“长江文化是荆州文化中最醒目的标识,是祖祖辈辈荆州人精神家园中最深刻的记忆,是推动荆州这片土地几千年繁荣发展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保护、传承、弘扬、开发荆州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抓手。”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荆州市委主委范苇说,希望上级部门进一步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荆州段重点项目建设,对荆州三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予以资金、项目倾斜。
讨论中,释心继委员建议,创建湘鄂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专线、保留荆州市沙市中山路西片建筑物;陈云委员建议,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用“新”发展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张勤委员建议,在城市建设中挖掘荆楚文化,体现特色;顿艳委员建议,支持石首天鹅州旅游综合开发利用。
来源:荆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