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 农强方能国强

12月27日,团山寺镇全体学员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暨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开展交流讨论,与会学员踊跃发言。团山寺镇长安村党总支书记赵文龙就如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三城三化三翻番’,奋力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致力‘打造门户、建设示范、抢占先机’,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发言如下:

强国必先强农  农强方能国强

12月27日,石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暨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举行开班仪式。石首市委书记王敏作首场辅导报告。下面我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结合本村实际,汇报一下我的想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敏书记在辅导中也强调,要精准聚焦落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石首实践。团山寺镇是重点“口子镇”,是国务院绿色发展中心确定的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我们的发展就要围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做文章,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15日在内蒙古赤峰市考察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监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当然这个发展产业,不是说像过去简单的种几亩地、养几头猪,也不是说发展一个产业,扶持一两个老板富起来,而是要促进大多数农户能从中获利,集体经济也能壮大的绿色生态产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为群众办更多大事、实事、好事。

一是积极尝试,探索经济发展之路。我村从2016年开始发展鸭蛙香稻绿色生态产业,目前种植面积4000多亩,为农户每年每亩平均增收500元以上;村集体也创收40多万元,全部用于村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村遭遇60年一遇的大旱,我村坚持抗旱到11月份,长安村95%以上的农田收成无影响,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我们在服务民生聚民心的同时,也为今后工作更好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多年发展,长安村绿色生态发展名气逐渐打响,但是因为产业链不完善,增值增效并不明显。我村新一届村“两委”,痛定思痛,攻坚克难,决定大力发展和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长安村依托“三个合作社”筹备建立了一家日产180吨的烘干厂,后期还将筹备建立大米精深加工企业,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同时,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推动农村由简单地卖原产品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本地本县,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为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内挖潜力,激发致富内生动力。外来的资金和项目始终是有限的,僧多粥少,属于锦上添花。我们必须增强村级“造血”能力,积极争资争项的同时,也要盘清“三资”,积极主动高效地盘活资产资源,每年既能保证稳定的村集体收入,也能在村内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集体经济壮大了,我们就可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是凝聚合力,共同缔造幸福长安。长安村是石首市共同缔造示范村,我村在发展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理念,通过场子会、户主会、小组会等方式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同时也将利用这些方式积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改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全力打造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干群齐心,其利断金。我想真正的做到这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我村有信心也有决心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把长安村的未来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