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坊社区文化街金山街共同缔造试点南接建宁大道,北连蔡家谭公园。该路段内小巷纵横交错,是石首典型的老旧街巷之一,房屋以自建房居多,现有住户约1300人,其中约有179户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爱心门铃作为太平坊社区特为此类群体服务的党建品牌创始于2020年10月。所谓“爱心门铃”就是一种便携式电子呼叫器,按下“门铃”,后台工作人员便会收到通知并及时开展针对性服务。
起初,“爱心门铃”由群众自主申报,安装数量少,普及面不高。保障队伍力量也相对薄弱,仅有社区干部、社区民警担任。但是,自今年8月结合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爱心门铃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群众队伍,优化整体服务。自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深入推进“五共”理念,收集居民的所想所盼所难。积极召集群众代表对居民房前屋后的事情共商共议,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社区居民慢慢从“局外人”变为“主人翁”,积极参与公共治理,“爱心门铃”志愿者队伍也应运而生。群众队伍的建立,使“爱心门铃”服务整体质量显著提升。
深入摸排需求,对象全面普及。社区“大党委”召开党建联席会议5次,制定试点内全员摸排方案。召集社区干部、下沉党员及志愿者对试点内高龄独居、孤寡老人、生活自理困难残疾人、留守儿童、社区矫正人员等弱势群体进行了详细的摸底登记、建立帮扶档案。重新组建了社区包保干部、志愿者、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等群体组成的响应包保专班。组织专班人员详细调研“爱心门铃”活动对象家庭情况,根据对象实际情况制定爱心帮扶包保责任计划。通过深入摸排,确保服务对象不漏一人,精准掌握服务对象需求。“爱心门铃”实现试点内全面普及。
邻里积极参与,治理更显温情。开展邻里相识相知活动。通过发放邻里联系卡、社区服务卡吸引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吸纳“爱心门铃”受众群体的邻里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今年81岁高龄的卢昌林就是“爱心门铃”的受益者。儿女不在身边,老人又喜欢清静,一直以来都是独自生活。马元秀作为卢昌林老人邻居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担心老人独自在家寂寞,马元秀每隔一天就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陪她聊天;马元秀知道老人喜欢花,马元秀家中只要买花就一定会给老人送一份;家里做了新鲜可口的饭菜,她也总惦记着给老人送去。有一次,老人下楼不幸摔倒头部流血,马元秀和爱人收到爱心门铃通知迅速赶来帮忙做急救处理,陪老人去医院缝合伤口,直至老人平安回家。还在家下厨做鱼、鸡腿和骨汤,给老人补身体。
这样温情的故事比比皆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太平坊社区金山街、文化街试点发生着。共同缔造实践活动让社区治理从“独”变为“众”。用群众的力量办好群众急、难、盼之事,践行“五共”理念,以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用心用情打造“爱心门铃”服务品牌,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居民生活更加幸福。